第35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二十七)第二十七章

 道源老和尚

修道猶如木在水

不為欲惑不受嬈

若能精進證無為

中流而行入大海

 

第二十七章,「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佛說法很善巧,先說一個比喻,下面再說法來合這比喻。

為道者,就是要修學佛道的人,「猶」字是譬喻的意思,譬喻一塊木,在水裡面尋流而行,順著流水往前走不觸兩岸,這個木要流到那裡去呢?要流到大海裡,然流到大海裡,須順著流水走啊!若是觸到此岸,它也流不到大海,若是觸到彼岸它也流不到大海,要不觸兩岸才可以。

兩岸中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你觸到此岸,就是觸到凡夫的生死,喻為貪欲相續,不斷煩惱,流轉生死,就是你觸到此岸,此岸是生死,那彼岸呢?彼岸是涅槃,涅槃者,就是不生不滅,證得了涅槃之境,這就是二乘人的涅槃,叫做偏空涅槃,他雖證了偏空涅槃,但不發菩提心,無誓度眾生之願力,而耽著於涅槃。那麼你在此岸流轉生死,如同木觸到此岸,那麼你要了生死,了生死到達了彼岸了,不去度眾生,又觸到彼岸,這個木再也不會往前流走。

「尋流而行」尋著兩岸中間是流水,表示菩薩的中道,你不流轉生死,也不貪著二乘的涅槃,不觸這兩岸即是修行菩薩的中道法門,謂之尋流而行。

既不觸此岸也不觸彼岸尋流而行的木頭,若為人取則如何?人取之喻乃愛情來取,當你修行菩薩道,想要入佛的功德大海,你這個愛情心不斷,就是不能斷欲去愛,等於有人將你這個木材取走了,也流不到大海。

「不為鬼神所遮」遮是遮住,遮擋,當你這個木材要往前流行,但被鬼神障礙,這個鬼神就比喻一切外道,你學佛的正道,但卻邪正不分學了那些外道,學外道之法怎能入佛法大海,所以等於是被鬼神將這木材給遮住而無法再往前流,流不過去了。我們看看現在社會上外道很猖獗,眾生真是可憐,雖想要修道,但卻修不到佛法的正道,而去修那些鬼神的外道,等於被鬼神給障住著,永遠流不到佛法大海。

不為外道(鬼神)所遮住,且「不為洄流所住」洄流水之行相是打圈轉,若木材流到洄流水那個地方時,儘在那裏轉圈子出不去,這個比喻什麼呢?譬喻我們行菩薩道時積集福智資糧,而證悟空性破所知障(直心正念真如),若自己的心不直,不能直心正念真如,要想這麼樣修、那麼樣修,修來修去都在那裡轉,等於流到迴水的漩渦中,轉來轉去,流不到佛法大海裡去。

「亦不腐敗」腐敗乃木材本身爛掉了,比喻道心退失了,最初是發了道心修菩薩道想要成佛,這個時候連這一點點道心都退失了,等於是木材自己本身爛掉了一樣。「亦不腐敗」,表示木材沒有腐敗,比喻道心沒有退,如此則可以入海,「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將上述這些障礙去除,如同木頭在水流中沒有被障礙住,本身也沒有腐敗(沒有退道心),我保證這個木材一定會流到大海裡去。

「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以佛法來合上邊之比喻,學道人一定要嚴守自己的道心,不為情欲所迷惑,學道人若動了情欲心,為情欲所迷惑,如同上述比喻,此木在入流水中已觸兩岸,已為人取,不能流入大海。

「不為眾邪所嬈」,佛須學到直心正念真如,了悟無為法,成辦生死大事。若學這彎彎曲曲的邪道,這些都是邪知邪見,若不被這個邪知邪見所擾亂,如同前喻「不為鬼神所遮」此木方有流入大海可能。

「精進無為」乃行者精進修無為法,悟證無為法,無為者無所作為,乃曰法性非吾人所做出來的法,凡所作之法乃屬有為而無常,無為者乃彼法之性,法爾如是(本來就有)此即所謂佛性。

修道學法若欲成就,可合前面的比喻,第一、不為情欲所惑:你修行辦道,絕對不要動情欲心,不要被情欲所迷惑。第二、不要被眾邪(外道)所擾亂。若能精進修無為法,「吾保此人,必得道矣」那我保證這個人,絕對能證得佛道。(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