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禮懺法會-淨土懺法會報導

從淨土懺法會談儀軌之觀修(六)

 編輯部

業力甚大障聖道

依懺觀修入法海

若能進入極樂邦

飽餐甘露妙法味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只要發願,願一定是不虛的。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佛的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懂得稱讚,釋迦牟尼佛懂得稱讚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這個我們瞭解,可是諸佛的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怎麼懂得稱讚呢?因為諸佛在稱讚淨土法門,所以這就是諸佛的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懂得用這種角度去稱讚,而他們(六方諸佛)稱讚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功德有二點,那二點呢?

經文:「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一就是在娑婆五濁惡世修行成就難,釋迦牟尼佛與十方佛都說難,而我們卻說很容易,到底是佛錯還是我們錯。既是釋迦牟尼佛與十方佛都說在五濁惡世成就難,換句話說,要做人家的善知識很難,人才培養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管是信得、解得、行得、證得,都很難,換句話說,要找到一位善知識很難,要成就一位善知識很難,要培養一位善知識(人才)難,所以一個道場裡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而不是人多,人才最難了,為什麼顏回死孔子哭之慟。即使辦事業也要得人才,才能辦出好事業,所以孔子去武城,告子由說:「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以上明惡世成就難,此是第一難。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說這個法門(淨土法門)眾生很難相信,很容易不相信,十方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功德是這二點。而釋迦牟尼佛讚歎十方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是一點,就是宏揚淨土法門。而且釋迦牟尼佛自己也說難,難以辦到諸佛所說二難,因為辦成了,所以難能可貴。

經文:「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尊自承第一難。經文:「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釋尊自承的第二難。可見諸佛的看法都一樣,十方諸佛說釋迦牟尼佛難能可貴處有二,釋迦牟尼佛也自承此二難,能做到是難能可貴。不會有十方諸佛說很容易,釋迦牟尼佛說很難,也不會有十方諸佛說很難,釋迦牟尼佛說很容易,所以佛佛道同,一尊佛的看法與十方諸佛的看法一樣,所以違背一尊佛的看法就等於違背十方諸佛的看法。所以整個教法就是做人家的善知識難,第二個是說淨土法門難,尤其是到佛淨土去成佛,這個是最難相信。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此是彌陀經流通分之勸行流通。在這對十方三寶、淨土三寶禮拜、供養中求受淨土法門,阿彌陀經即是修學淨土法門最為重要的依止處。阿彌陀經詮釋著淨土的依報、正報與說法的莊嚴,而依報、正報、說法的莊嚴的核心處是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本心、本誓、本願、本功德力,而往生咒就是詮釋阿彌陀佛的本心、本誓、本願、本功德力的秘密咒,所以顯說是阿彌陀經,密說是往生咒。往生咒此處念四十八遍,代表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以此持誦功德,令一切眾生所修淨行悉皆成就。復念過去今生與諸有情無惡不造,罪既累積,世世相續,若不懺悔無由解脫道業難成。所以要好好地懺悔。

試想我人學了大乘法而沒有覺受,就是因為障礙太重,為什麼不能好好地上於諸佛等齊?所以要好好地發露懺悔,對治惑障、業障以及報障,乃至於發願對治未來的惡法。特別祈請以十方諸佛,特別是阿彌陀佛護佑,並以皈命十方三寶及淨土三寶為法會之圓滿。

皈依不止是要有外相的皈依,還要有內在的肯心皈依,從內心而發的,最後收攝到本尊南無阿彌陀佛。法會剛開始時,也是從皈依南無阿彌陀佛發起,進而皈依禮拜淨土三寶與十方三寶,最後收攝回本尊南無阿彌陀佛,以上就是整個淨土懺大義。

集會辦淨土懺無非是願參與者與淨土結下殊勝的勝緣,並且做為觀修淨土法義的前方便,淨土法義最殊勝處,亦是唯心淨土,此乃大乘甚深空義。好好依懺軌來修持,不但能將罪障懺除,亦能作觀修實相法之殊勝前行。並以如法懺悔的功德超薦冤親債主,現前眷屬增福增慧,這一定沒問題的。就如地藏菩薩往昔生中為光目女,為母而發心,此心一發,彼母立獲超薦,後至成佛。可惜今日懺軌大家只重在超薦過往與現前眷屬增福增慧,忽略了懺本的真實義。

佛為了接引眾生而發了四十八願,累劫修行成就。換句話說,為了請你到淨土去享受,他花了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努力才成功的,想想佛的誠意,如果我今天要請你吃飯,我準備了十天,想想這個誠意,或是為了請你吃飯,準備了一個月,此誠意如何?如果沒有去,主人內心多難受,所以 雪公老師說,要讓人家短命很簡單,主人誠意邀請,你答應後而晚去或不去,彼必短命。所以真的想去西方淨土時,真能暢彌陀佛之本懷,因為那是他(彌陀佛)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努力,所以暢佛本懷,佛之悲心得以發展,願力得以舒通,六方諸佛得以護念,釋迦牟尼的勸導有成效,整個法界都開了,通通因為你想要往生時而開了,他的誠意有回報了,你有路可走了,六方諸佛的讚歎能落實了,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辛苦地成佛沒白費了,很簡單的事相可以圓滿這麼多的內涵。

大悲懺、淨土懺等都源自於法華三昧懺,天台大祖師們依法華三昧懺的編法,編成各類的懺軌,觀修懺法能讓我們體會原來大乘經教是要這樣修的,比如大悲懺即依大悲心陀羅尼經而整理的懺軌,以迎請、讚歎、皈依、求授大乘教法,再配合五悔,皈依、回向,完成整個儀軌的觀修。

在求授大乘法之前,心一定要是大乘心,大乘心分為內與外,對外而言,要供養與迎請,以供品表現誠意來迎請三寶,三寶現起時,要讚歎、皈依,並求授大乘法,在求授大乘法之前有一個表白,表白什麼呢?表白自己的菩提心,求授大乘法的目的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如淨土懺文:「南無大悲彌陀佛,願我速斷貪瞋癡、願我永離三惡道、願我常聞佛法僧、願我勤修戒定慧、願我恒隨諸佛學、願我圓滿菩提心、願我速會極樂國、願我早同法性身」依著菩提心,求授各類大乘法,如在淨土懺中就是求授淨土法,淨土法能幫助發菩提心的人很快成就,然發菩提心要有因緣才能發起,如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就是勸導我人以十種因緣發菩提心,這些觀念要常常觀修,將發菩提心當成生活的重心,生活應該是過得很快樂的,雖然人生會面對很多的打擊、挫折、逆境,但是它只不過是一時的現象,如果能內心安住在法義上,這些現象不但不會挫折我們的內心,反而會成為我們成佛的資糧。

法是大乘法,心也是大乘心,可是要懺悔,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無始劫來造的惡業太多了,我們就是不相信我們會造這麼多的惡業,在日用平常裡我們也可以這樣想,比如我們跟人家約會,我們可能遲到,別人可能在寒風中等了一個多小時,別人可以生氣大罵你一頓,可是別人只有很含蓄地說說你一下,我們就說,你把我說得太嚴重了。我們不把別人的怨氣看重,覺得自己只有小小的錯,然在別人認為是大大的不可原諒,可是我以為只有小小的錯。又如有些人作奸犯科,犯的過是很大的,可是去看他時,他還是認為小錯而已,不要苛責他。所以想想,無始劫來我人所造的惡業是很重的,在菩薩來看簡直是無可救藥的,但在我看來覺得所犯的錯並沒有這麼的嚴重。但以從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而且恆長的作,乃至於用邪見做惡業的引導,一直沒有懺悔,或懺悔不清淨,就算有懺悔的心態,可是過還是復造,這些合集起來會構成很嚴重的障礙,構成嚴重的障礙有那些罪業呢?包括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合和僧、殺阿羅漢、盜用常住、盜用僧食、污淨梵行、毀壞塔廟、傳播邪見、說相似法,為什麼我們這一生學佛會沒有覺受?都與這些障礙有關係的,最大的業力不是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身體不好、家庭不順、事業不增上,這些障礙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能障聖道,對教法沒有覺受。如聽無常法聽了二十遍,但沒有無常覺受;聽皈依法聽了一百遍,也沒有皈依的覺受;也常常聽菩提心法,但為利有情的心一念也發不起,所以是言之者諄諄,聽之者渺渺,為什麼呢?此乃業力最嚴重相,障礙了對聖道門的增上,所以一定要好好的懺悔,以求有勝法之覺受。

修完懺法能為大乘法義觀修之前行,如觀修無常、空性、皈依三寶,這時候才會有覺受的,或者專門來念佛,此時念佛也容易一心,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乃至於臨命終時,可以得到很大的感應,就能進入淨土的世界,從容地修學教法,按步就班的增上,很輕鬆的情況下成佛。(全文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