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三代共修活動報導-週四共修止靜法語

修福修慧根本心態〜孝:中元普度根本意義

 心晴

從來七月是吉月

訛傳鬼出事不宜

中元僧恣佛歡喜

供僧護法報親恩

九二年八月七日

欲立一國之根基,莫若推行孝道,欲立孝道之根本,莫若能慎終追遠,故父母生時敬養之,父母過往追薦祭祀之,方能圓滿孝之本懷,孔子亦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唯有孝道落實,民俗方能淳厚,百姓才能廣培福德,故孝道為立國之根本。有言「百善孝為先」,故一孝舉,萬德盡賅。而孝之大者,儒家言「揚名聲,顯父母」,然說至究竟處,則莫過於佛家之孝親,不唯孝敬現世之父母,更須孝敬過去未來的父母;不唯度脫今生之父母,更須普度累世的父母,所以每年的清明祭祖與七月中元節的超薦先亡就具有無比深遠的意義。農曆七月可謂佛教的教孝月,是一年之中最吉祥的月份,而中元節稱「孝子節」,又稱「佛歡喜日」,更是最吉祥的日子, 此次中元節,我們很有福報可以到西蓮淨苑齋僧,因著這樣的殊勝因緣,故在此先明中元節之意義。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就是民間所盛傳一年一度的「鬼節」;傳說此日閻王下令打開鬼門關,讓鬼道眾生從這天起可四出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故七月之中諸事不宜,而民間習俗在七月裡都會進行拜祭,燒些元寶蠟燭、金銀衣紙,或者是宰雞殺鴨拜祭餓鬼,祈求他們不與侵害及保佑平安大吉……,此皆是不明因果、無知妄作的行為,為禍又怎能招福呢?故唯有依正知見發大菩提心,才是消災祈福、超拔祖先的不二法門。

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其典故出自盂蘭盆經。根據盂蘭盆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為了報答父母生育之恩,便以天眼觀察,見其亡母竟然生在餓鬼道中,腹大如山,喉細如針,無飲無食,祇剩皮和骨相連而已;尊者看了悲痛欲絕,便盛了一缽飯菜,以神通力拿給母親吃,其母得食,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摶食,急欲食之,但食物剛到口邊,忽然化為火炭;目連不勝悲傷,於是便去見釋迦牟尼佛,把情形向佛陀陳說。佛陀開示尊者道:「你母親在世時,因慳貪、瞋心甚重,造下許多罪孽,故死後墮入餓鬼道受種種的苦報,此非你一個人的神通力量所能救度,必須仗恃十方僧眾的威神力,方能解脫。」於是為說救度之法。

因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的三個月中,印度為雨季,故佛將此三月定為結夏安居日,僧眾需安居一處精進修行,不得外出,一方面不會中暑,亦不會因外出誤踩蟲蟻,也不會造成在家人的困擾,而以七月十五日為圓滿日,僧眾們必須在此日發露懺悔,並報告修學所得,此日稱為「僧自恣日」,在此日必定有很多僧眾修行成道,且結夏完畢僧人法臘得增一歲,這樣的修行最令十方諸佛歡喜,故此日又稱為佛歡喜日。佛告目連,汝若欲救母親脫離餓鬼之苦,必須於是日備辦飯食、百味、五果、各種上妙飲食、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之物,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如是供養功德力大,不但能使過往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乃至過去七世父母,皆能離餓鬼苦,得生人天享福;而父母現在者亦能增福延壽、無病無惱。尊者便照著佛陀的教導去做,他的母親果然於供養之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得生天上享福。目連尊者悲心深重又為眾生請法,佛則歡喜開演道,凡所有出家、在家眾,乃至國王以至平民百姓欲行慈孝者,皆能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僧自恣日行大供養,施十方自恣僧,皆可得到同樣的利益,且一切佛弟子皆應奉持是法,以上即是盂蘭盆經的內涵。

「盂蘭」,為梵語(ULLAMBANA)之音譯,意為「倒懸」;比喻將一個人永遠地頭向下、腳向上的倒吊起來,其苦可知,而以此倒懸之苦比喻三塗所受之苦,大目犍連尊者母親墮落在餓鬼道之苦,有如倒懸之苦,而尊者卻設法救度,這就是「盂蘭」兩字的意義,而救度之法乃以供養僧團以救倒懸,此即「盂蘭盆」之意。

本經源起於目連救母的故事,因其知母之苦、念其恩德、欲報母恩、救拔母苦,是為菩提心的源頭,而菩提心即是將此行相擴大,知一切眾生皆吾人過去生父母,知恩欲報,而發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願心、行心。此為源頭,源頭若枯竭,如花葉無滋潤,終將枯萎,故佛菩薩來至世間必會以孝子忠臣來表現, 雪公:「無王莽佛,無曹操佛」,本經之殊勝處與地藏經一樣,皆是報母恩,故目連尊者的最殊勝處,一如地藏菩薩的成就或至成佛,皆是可預期的。

世間的孝,乃對父母口體奉養,使父母歡喜,或常行善法使父母有體面,然仍非究竟之孝,名言安立為世俗孝,但孝道不只如此,真正盡孝還須注意父母親未來的走向,避免其墮落三途受輪迴之苦,或者以特殊的因緣供養三寶令諸佛歡喜,來超拔親人的神識,或念佛引導其神識往生極樂世界,或透過吾人廣發大願令親人的神識超脫,這才是真正的孝順,名言安立為出世間的大孝。

須將盂蘭盆經與地藏經一體同觀皆是佛門的孝經,孝道若存,一切善法、三乘的正法得以住世,孝道若亡,則一切善法、三乘的正法則亡,故今日之下欲護持正法,改善世道人心,須從孝道入門,捨此無由,此方是中元節、諸佛歡喜之日的真正意義。

諸佛歡喜為何?乃因正法住世,正法若不住世,諸佛何來歡喜?而孝道不存,則正法何以住世?故孝道存則正法得以住世,正法住世則諸佛歡喜。所以今依諸佛歡喜之日,為明其歡喜,說其根由。若能由孝道入門,引發大悲心及菩提心,則何止諸佛歡喜、菩薩歡喜、聖人歡喜、龍天護法歡喜,凡夫亦歡喜!原來諸佛歡喜者乃皆大歡喜。

再則須明齋僧、供僧之意,雖然求救護的對象是三寶,而僧眾更是三寶的主體,唯有清淨的僧團能住世,正法才能住世,正法能住世,佛乃住世,若以此正見來供養僧團,則有無邊利益,施微塵而得無涯之福,若加上供養之心為菩提心,則其福更是不可思議,此福若不佔為己有,作一回向此世之母親、前世之母親……,則上溯無始,一切的有情自然變成吾人回向的母親,故若有供養的殊勝境與供養的殊勝心與供養的殊勝回向,作為成佛的資糧,此人成佛早已不遠,前途無可限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