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四十五)
心爾整理
修學識路頭
降伏粗細惑
識得天台路
真隨智者遊
第六章 正修行
坐上修止觀的第四個階段,所成的定功是為了對治細惑,即是微細的執著(人我執與法我執),若能對治細惑,即成勝觀的功德,達到止觀雙運。
經文:四、對治定中細心修止觀。所謂行者先用止觀對破麤亂,亂心既息,即得入定,
從對治初心粗亂修止觀到對治心浮沉修止觀,直至隨便宜修止觀,心已能調息,得以入定,此時進入細心修止觀,但不可錯解此空靈靈的心識為現證空性的心識,須再對治細惑之細心修止觀。
經文:定心細故,覺身空寂,受於快樂;或利便心發,能以細心取於偏邪之理。
此時風大充身,身心輕安,產生殊勝的快樂。此定雖覺得安住於空靈靈的義境中,然是否證得自相空呢?如鑽木取火,火還未生起,然已有煖相出現,此時雖發起證得空性之相似慧,然未真正現證空性。
經文:若不知定心止息虛誑,必生貪著。若生貪著,執以為實;
若無法通達定心的目的是止息虛妄不實的妄念,而且是以勝觀的方式破除執著,則極容易貪著在定的殊勝境界中,執著定境的實有而生偏執。此處提醒我們不要執著任何境之實有,即使顯現殊勝境,尋求其自相亦是微塵許了不可得。
修學者若能對教理有所瞭解,能變得謙懷,不會錯下承當,能步步為營,即使生起殊勝境界,亦知虛妄不實。
經文:若知虛誑不實,即愛見二煩惱不起,是為修止。
從教法以及善知識處,知道萬法皆是虛妄不實,實我、實法尚且不可得,執實的心又如何可得?如入定時現證空性破分別執,佛為此聖者安立名言謂之須陀洹,執我的心不生,又如何會生我已證果之心,然不妨世俗名言說證得須陀洹果,然實無須陀洹果可證,須陀洹果位的實體了不可得,不過名言現起而已,其他果位之證得亦復如是。
而愛見煩惱的破除可分兩種,在定中破謂之理所破,乃初果證得的行相,然出定之後由於無始劫來所串習的愛太過牢固,能執著的心還是無法完全消滅,仍會生起微細的我執,故仍須欲界七番生死,經過二果、三果的修學,而證得四果。初果至三果雖有微細我執,然此執所生起的微細惑已經沒有能力引此位聖者到三途受苦,若修學至四果羅漢(或八地菩薩)則俱生我執亦不會生起,惑業永久不起現行。
經文:雖復修止,若心猶著愛見,結業不息,爾時應當修觀,觀於定中細心。若不見定中細心,即不執著定見。若不執著定見,則愛見煩惱業悉皆摧滅,是名修觀。
雖然止力可以修成,若沒有在定中作觀力的訓練,執著並沒有真正的除掉,觀待微細的我見而生起的執我、愛我的心並沒有真正被破除,此時應當在定中不斷思維、尋覓我相,以及在我相上去尋找真實性。
執我的心難以察覺,觀待執著生起密密麻麻的煩惱就像瀑流,所以不要以為定中朗朗,就以為破除我相,還需要在定中不斷的串習破我的方便,如何引出好像有真實的我,如引蛇出洞般,之後鎖住它(我相),若它有實體則應在五蘊內或外有,或者它就是五蘊,一一去觀察自相之所在,尋覓不得時,心中呈現空靈靈的狀態,執我、愛我的心,以及伴隨的相關煩惱,都能在空性的證悟中破除,此名依止修觀。
經文:此則略說對治定中細心修止觀相。分別止觀方法,並同於前,但以破定見微細之失為異也。
此處有別於前面所說,特別在細心上面講求,須察覺觀待於心所生起的細惑,微細的執我之心,以及觀待於執我之心生起的微細愛見(愛我的心)。此時心中雖然空靈靈的一片,但不可錯解以為已經得到空性正見,細細的執我心不是我們所能體會,是屬於微細惑的範疇,要在定中修觀簡除。
經文:五、為均齊定慧修止觀。
到此時已能止觀雙運,定慧均等,是真正止觀雙運的成就相,當屬於四加行位。
經文:行者於坐禪中因修止故,或因修觀,而入禪定,雖得入定,而無慧觀,是為癡定,不能斷結。或觀慧微少,即不能發起真慧,斷諸結使,發諸法門。
止觀必須等修(定慧均等),亦即依定生慧,若只定而無慧,此乃癡定,是無法斷除煩惱。修定的好處是此人很篤定也很有貴氣,若不好好運用修觀,則思維不靈敏。所謂的觀慧,乃尋求人我與法我的真實性,定中確知沒有自相可得的人我與法我,若沒有觀慧伴隨的癡定,則執著根本未被對治。
經文:爾時應當修觀破析,則定慧均等,能斷結使,證諸法門。
在穩固的定中要培養的是修觀的能力,經過分析破除人我執,所執的我不可得時,能執我的心才能破除,此時須定慧均等,執著能破,觀待執著生起的結使都能破除,能於依法見到空性,於其他法都以相同正理證得空性,謂之證諸法門。
經文:行者於坐禪時應修觀故,而心豁然開悟,智慧分明,而定心微少,心則動散,如風中燈,照物不了,不能出離生死。爾時應當復修於止,以修止故,則得定心,如密室中燈,即能破暗,照物分明,是則說均齊定慧二法修止觀也。
上述即說止觀雙運之法,若觀力轉強,但定力不足,亦即觀察境界時,緣念境界的力量轉弱,此時心是動散,如風中燭火閃爍不已,無法照明境界,此時要加強心力專注於境界,如同加上燈罩,令燈火不受外風之干擾,讓止力任運生起,而且觀待於止,觀也可以任運的生起,如此才可以說是達到止觀雙運。
經文:行者若能如是於端身正坐之中,善用此五番修止觀意,取捨不失其宜,當知是人善修佛法,能善修故,必於一生不空過也。
最後總結,如果我們端身正坐修止觀,瞭解這五番修學,能善用止觀修學法,生起通達空性的慧力,也知道要對治細惑,不只是粗相的通達空性義,還得在定中不斷的串習觀力,最後能均齊定慧修止觀,修止的同時可以生起觀力,修觀時也可以加強止力,破除微細惑,得到止觀雙運的成就,以上五番修止觀,是坐上修所要通達的義趣,爾後方是歷緣對境修。